目前,能够自主研发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并不多,特别是空射版本的导弹,能够称得上“老手”的几乎只有中国和俄罗斯。即使是超级大国美国,虽然在陆基高超音速导弹领域有所进展,但空射版本始终进展缓慢股票配资程序,远远落后于中俄。
高超音速导弹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唯快不破”的特性,能够突破敌方防空系统,迅速造成打击,令敌人难以应对。基于这一性能,许多国家纷纷开始研发类似的武器,韩国就是其中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据韩国《东亚时报》近日报道,韩国正在研发一种新型的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并计划通过这一项目加入到全球少数几个能够制造此类武器的国家行列。 根据报道,韩国空军在8月8日向国会国防委员会提交了相关资料,介绍了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计划,并期待国会对此计划进行讨论和表决。根据提交的资料,韩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设计大量参考了俄罗斯“匕首”导弹的技术——这款导弹基于“伊斯坎德尔”陆基导弹改造而成,射程可达2000公里,而韩国则计划以自家KTSSM系列导弹为基础进行改进。KTSSM系列目前包括KTSSM-1和KTSSM-2两款导弹,射程在180至300公里之间,飞行速度为3至5马赫,弹头重约500公斤。 此次新研发计划的目标,是将KTSSM导弹改造为空射版本,提升其飞行速度至至少5至10马赫,射程预计可达到400至1000公里,弹头重量有可能达到600公斤甚至更高。导弹的全长预计为4.1米,直径约为0.6米,飞行轨迹采用准弹道形式,并结合滑翔与机动技术,专门针对敌方防空系统进行攻击。韩国媒体透露,如果研发成功,韩国计划使用其自主研发的KF-21战斗机作为导弹的发射平台,因为KF-21具有高速巡航能力,能够大幅提升导弹的射程和突防能力。 韩国之所以推进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除了增强自身的突防能力,还与周边的复杂地缘政治形势密切相关。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北面面临朝鲜的核威胁,西面则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军事存在,而韩国又是美国“亚太政策”的重要节点,周围局势时常紧张。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威胁效力有限,容易受到防空系统的拦截,突防成功率较低,威慑效果自然也受到限制。相比之下,高超音速导弹因其飞行速度极快,敌方防空系统很难做出有效拦截,因此具有更高的突防成功率和打击效果,也能显著提升韩国的战略威慑力。 然而,尽管韩国在这一领域表现出了强烈的研发动力,但要成功研发出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依然面临极大的技术挑战。研发高超音速导弹,首先要解决热障、导航、精确制导等多个技术难题,空射版本更是需要克服平台稳定性和发射稳定性等问题。中俄之所以能够取得高超音速导弹的成功,凭借的是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材料科学、推进技术和计算能力上具有明显优势。 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在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上也并非一帆风顺。美国的AGM-183A计划在2023年3月的关键试射失败后被迫搁置,而洛克希德·马丁主导的“战术助推滑翔器”(TBG)项目也因为技术瓶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考虑到这些超级大国尚且面临重重困难,韩国要成功研发此类武器,无疑面临更大的难度。 虽然韩国的工业基础较强,导弹技术上有KTSSM和“玄武”系列作为基础,航天领域也拥有“世界号”(Nuri)火箭的研发经验,理论上具备一定的研发潜力,但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却需要更加复杂的技术支持,包括火箭助推技术、滑翔技术以及高温防护材料的开发等。韩国在这些领域的实践经验相对有限,技术积累不足,因此研发失败的风险仍然很大。尽管如此,韩国的这一项目并非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韩国能够降低技术指标,比如将飞行速度控制在5马赫,射程控制在500公里以内股票配资程序,或许可以在五年内研发出一款“缩水版”的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从而成功进入被中俄主导的“高超音速俱乐部”,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能独立研发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国家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沪深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